在多介质过滤器运行中,合理控制反冲洗频率是减少滤料污染的关键,需结合运行参数、水质变化及滤料状态动态调整,避免过频或过疏导致的滤料损伤与污染累积。
1. 以运行参数为基础设定基准频率
依据滤速与压差变化:当滤速降至设计值的 70% 以下,或进出口压差达到 0.1-0.15MPa(具体值需结合设备规格)时,需触发反冲洗。例如,市政水过滤系统通常每 24-48 小时反冲洗一次,而高浊度原水系统可能需缩短至 8-12 小时。
参考处理水量:按单周期处理水量设定,如每过滤 500-1000m³/㎡滤料面积后反冲洗,避免滤料截留污染物过量形成硬结。
2. 结合原水水质波动动态调整
高浊期加密:原水浊度超过设计值 1.5 倍(如从 5NTU 升至 8NTU)时,反冲洗频率需增加 20%-30%,并适当延长冲洗时间(从 5 分钟增至 6-7 分钟),防止悬浮颗粒穿透滤层形成深层污染。
特殊污染预警:若原水检测出藻类、有机物(COD 突升)或胶体物质,需提前反冲洗,必要时配合气冲或投加氧化剂(如次氯酸钠),避免生物黏泥或化学垢附着滤料。
3. 避免过度反冲洗导致的滤料损耗
禁止盲目缩短周期:反冲洗过频会加剧滤料摩擦损耗,导致粒径不均匀,反而降低过滤效率。例如,石英砂滤料年损耗率需控制在 3% 以内,过度冲洗可能使其增至 5% 以上。
采用 “按需 + 定时” 结合模式:在设定基准频率的同时,通过在线浊度仪监测出水水质,当出水浊度>1NTU 时强制反冲洗,反之则可适当延长周期(最长不超过设计值的 1.5 倍)。
4. 配合反冲洗工艺优化效果
控制冲洗强度:确保反冲洗水流速使滤料膨胀率达到 40%-50%(如无烟煤滤料膨胀高度从 600mm 增至 840-900mm),既要冲散截留的污染物,又要避免滤料分层紊乱。
定期检查冲洗装置:若布水器堵塞导致冲洗不均,局部滤料易积污,需每月排查,确保反冲洗时各区域流速偏差<10%。
通过以上方法,既能及时清除滤料表面及孔隙内的污染物,又能减少无效反冲洗对滤料的损伤,延长滤料使用寿命,降低滤料污染风险。实际操作中需记录运行数据,建立 “水质 - 压差 - 周期” 关联曲线,逐步形成适配特定原水条件的优化方案。
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参数是保障其过滤效率、滤料寿命及出水水质的核心指标,需根据原水水质、滤料类型及处理目标进行精准调控。主要参数包括以下几类:一、核心过滤参数滤速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滤料面积的水量,
在多介质过滤器运行中,合理控制反冲洗频率是减少滤料污染的关键,需结合运行参数、水质变化及滤料状态动态调整,避免过频或过疏导致的滤料损伤与污染累积。1. 以运行参数为基础设定基准频率依据滤速与压差变化:
控制原水水质是减少多介质过滤器滤料污染的核心手段,通过针对性预处理和水质调控,可从源头降低污染物负荷,延缓滤料堵塞、板结或化学污染。具体措施如下:一、强化预处理,降低污染物总量去除悬浮物与胶体物质混凝
多介质过滤器滤料污染是影响过滤效率的核心问题,其污染原因与原水水质、运行条件及操作管理密切相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原水水质因素1.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过量原水中的悬浮物(如泥沙、藻类、微生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反洗是维持设备过滤效率的核心操作,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反向水流(或结合空气擦洗)使滤料层松动、摩擦,剥离并排出截留的杂质,避免滤料板结或堵塞。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及要点:一、反洗触发条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