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反洗是维持设备过滤效率的核心操作,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反向水流(或结合空气擦洗)使滤料层松动、摩擦,剥离并排出截留的杂质,避免滤料板结或堵塞。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及要点:
一、反洗触发条件
反洗需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启动,常见触发条件包括:
压差超标:当过滤器进出水压差达到 0.05-0.1MPa(具体依设计值),说明滤料截留杂质过多,阻力增大;
周期到达:即使压差未超标,也需按设定周期反洗(如 24-72 小时,原水浊度高时缩短周期);
水质恶化:出水浊度超过设计值(如≥5NTU),过滤效果明显下降。
二、反洗流程(以常见气水联合反洗为例)
1. 停运排水
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打开排气阀与排污阀,将罐内水位排至滤料层表面以下 10-20cm,约 1-2 分钟。此步骤可避免反洗时水流冲击过大导致滤料流失,同时降低罐内压力,为反洗做准备。
2. 空气擦洗
打开空气进气阀,通入压缩空气(压力 0.1-0.15MPa,强度 10-15L/(m²・s)),空气从滤料层底部向上扩散,形成气泡冲击滤料。气泡扰动使滤料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剥离表面附着的黏性杂质(如胶体、微生物膜),持续 3-5 分钟。此步骤对污染较重的滤料(如截留大量有机物的无烟煤)效果显著,可减少后续水反洗的负担。
3. 气水联合反洗
保持空气进气的同时,打开反洗进水阀,注入反向清水(反洗水浊度需≤5NTU,避免二次污染)。此时水反洗强度为正常水反洗的 50%-70%,气与水共同作用使滤料层充分膨胀(膨胀率 30%-50%),进一步增强杂质剥离效果,持续 3-5 分钟。需注意控制水流强度,避免滤料随气泡溢出。
4. 单独水反洗
关闭空气阀,加大水反洗强度至设计值(石英砂 15-20L/(m²・s),无烟煤 10-15L/(m²・s)),使滤料层完全膨胀。水流从底部向上冲洗,将残留杂质随水排出,此时需观察排污口水质,直至出水澄清(约 8-10 分钟)。若为单一水反洗(适用于轻度污染),可直接省略空气擦洗步骤,按此强度冲洗。
5. 正洗恢复
关闭反洗进水阀和排污阀,打开进水阀和正洗排污阀,正向进水冲洗滤料层,清除残留杂质,直至出水浊度≤1NTU,关闭排污阀,恢复正常过滤。
三、关键参数控制
反洗强度:单位面积滤料的反洗水量,需匹配滤料密度(如石英砂需更高强度),过高会导致滤料流失,过低则无法松动滤层。
膨胀率:滤料层反洗时的高度与原高度比值,控制在 30%-50%(石英砂 30%-40%,无烟煤 40%-50%),确保杂质有足够空间脱离。
反洗时间:总时长 15-30 分钟(含各步骤),污染较重时可延长,但需避免滤料过度磨损。
四、注意事项
滤料保护:反洗前检查布水装置(如滤帽)是否完好,首次反洗需低速运行,待滤料分层稳定后再调至正常强度,防止滤料漏失。
水质要求:反洗水需清洁(浊度≤5NTU),若用原水反洗,需确保其未受油污、化学污染。
特殊滤料:锰砂滤料反洗可延长时间,必要时配合酸洗;活性炭反洗强度需降低(膨胀率 20%-30%),避免颗粒破碎。
效果验证:反洗后需检测出水浊度和压差,若未恢复正常,需排查反洗强度不足或滤料板结问题,必要时重复操作。
通过精准控制反洗参数和流程,可有效恢复滤料过滤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1-3 年),确保多介质过滤器长期稳定运行。
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参数是保障其过滤效率、滤料寿命及出水水质的核心指标,需根据原水水质、滤料类型及处理目标进行精准调控。主要参数包括以下几类:一、核心过滤参数滤速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滤料面积的水量,
在多介质过滤器运行中,合理控制反冲洗频率是减少滤料污染的关键,需结合运行参数、水质变化及滤料状态动态调整,避免过频或过疏导致的滤料损伤与污染累积。1. 以运行参数为基础设定基准频率依据滤速与压差变化:
控制原水水质是减少多介质过滤器滤料污染的核心手段,通过针对性预处理和水质调控,可从源头降低污染物负荷,延缓滤料堵塞、板结或化学污染。具体措施如下:一、强化预处理,降低污染物总量去除悬浮物与胶体物质混凝
多介质过滤器滤料污染是影响过滤效率的核心问题,其污染原因与原水水质、运行条件及操作管理密切相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原水水质因素1.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过量原水中的悬浮物(如泥沙、藻类、微生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反洗是维持设备过滤效率的核心操作,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反向水流(或结合空气擦洗)使滤料层松动、摩擦,剥离并排出截留的杂质,避免滤料板结或堵塞。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及要点:一、反洗触发条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