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选择直接影响过滤效果、运行效率和维护成本,需结合原水水质、处理目标、设备参数等综合考量。以下是滤料选择的核心原则和常见类型分析:
石英砂 | SiO₂ | 0.5-2mm(上层)、2-4mm(下层) | 截留悬浮物、胶体,降低浊度 | 地表水 / 地下水预处理、工业循环水过滤 | 优点:硬度高、耐磨、成本低;缺点:吸附性弱 |
无烟煤 | 碳质 | 1-2mm(上层)、2-4mm(下层) | 截留有机物、胶体,辅助除色 | 与石英砂搭配(双层滤料),提高纳污量 | 优点:密度低(反洗时不易混杂)、截污能力强;缺点:易吸附油污,需定期反洗 |
活性炭 | 多孔碳 | 0.8-2mm | 吸附有机物、异味、余氯、重金属 | 饮用水除味、工业废水除有机物、反渗透前除氯 | 优点:吸附性强;缺点:成本高、易饱和,需定期更换 |
锰砂 | 二氧化锰(MnO₂) | 0.6-2mm | 氧化除铁、锰离子(生成沉淀后截留) | 地下水除铁锰(原水含铁≤20mg/L、锰≤10mg/L) | 优点:针对性强;缺点:需定期反洗,避免板结 |
鹅卵石 / 砾石 | 天然岩石 | 4-8mm、8-16mm 等 | 作为承托层,支撑上层滤料,防止滤料流失 | 所有多介质过滤器底层(厚度 10-20cm) | 优点:稳定性好、成本低;仅起支撑作用,无过滤功能 |
陶粒 | 黏土烧结 | 1-3mm | 截留悬浮物,同时具有一定吸附性 | 工业废水、污水处理(耐冲击负荷) | 优点:轻质、孔隙率高;缺点:耐磨性较差 |
确定多介质过滤器的直段高度(滤层上方的垂直自由空间)需综合滤料特性、反洗工艺、运行工况等因素,核心目标是满足滤层反洗膨胀需求、保证运行稳定性,并避免过度设计导致成本浪费。以下是具体的确定方法和步骤:一
多介质过滤器的直段高度(指筒体中滤层上方的垂直自由空间高度,不包含封头或锥形顶部的高度)是影响设备运行效率、滤料寿命及反洗效果的关键设计参数。其核心作用是为滤层反洗时的膨胀、水流扰动及稳定运行提供必要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是维持滤层过滤效率的关键操作,目的是通过反向水流(或辅以空气擦洗)松动滤层,清除截留的污染物(如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恢复滤料的吸附和过滤能力。以下是详细的反洗步骤及注意事项:一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在首次使用前需进行严格处理,目的是去除滤料生产、运输过程中残留的杂质(如粉尘、碎屑、可溶性物质等),避免污染出水水质、堵塞滤层或影响过滤效率。具体处理步骤如下:一、预处理:筛选与分级
多介质过滤器的清洗周期(即反冲洗周期)并非固定数值,而是受原水水质、运行参数、滤料类型及后续工艺要求等多重因素影响,通常在 8 小时~7 天 范围内波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一、影响清洗周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