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选择直接影响过滤效果、运行效率和维护成本,需结合原水水质、处理目标、设备参数等综合考量。以下是滤料选择的核心原则和常见类型分析:
石英砂 | SiO₂ | 0.5-2mm(上层)、2-4mm(下层) | 截留悬浮物、胶体,降低浊度 | 地表水 / 地下水预处理、工业循环水过滤 | 优点:硬度高、耐磨、成本低;缺点:吸附性弱 |
无烟煤 | 碳质 | 1-2mm(上层)、2-4mm(下层) | 截留有机物、胶体,辅助除色 | 与石英砂搭配(双层滤料),提高纳污量 | 优点:密度低(反洗时不易混杂)、截污能力强;缺点:易吸附油污,需定期反洗 |
活性炭 | 多孔碳 | 0.8-2mm | 吸附有机物、异味、余氯、重金属 | 饮用水除味、工业废水除有机物、反渗透前除氯 | 优点:吸附性强;缺点:成本高、易饱和,需定期更换 |
锰砂 | 二氧化锰(MnO₂) | 0.6-2mm | 氧化除铁、锰离子(生成沉淀后截留) | 地下水除铁锰(原水含铁≤20mg/L、锰≤10mg/L) | 优点:针对性强;缺点:需定期反洗,避免板结 |
鹅卵石 / 砾石 | 天然岩石 | 4-8mm、8-16mm 等 | 作为承托层,支撑上层滤料,防止滤料流失 | 所有多介质过滤器底层(厚度 10-20cm) | 优点:稳定性好、成本低;仅起支撑作用,无过滤功能 |
陶粒 | 黏土烧结 | 1-3mm | 截留悬浮物,同时具有一定吸附性 | 工业废水、污水处理(耐冲击负荷) | 优点:轻质、孔隙率高;缺点:耐磨性较差 |
多介质过滤器作为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预处理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决定后续工艺(如反渗透、离子交换等)的效率与寿命。运行管理需围绕 “前置控制、过程监控、异常处理、周期维护” 四大维度展开,通过精细化操作降
多介质过滤器反洗的核心是高效清除滤料层截留的杂质,恢复滤料截污能力,反洗效果直接影响过滤器运行周期与出水水质。优化需围绕 “工艺适配、参数精准、操作规范、特殊工况应对” 展开,具体措施如下:一、优化反
延长多介质过滤器运行周期,需围绕 “减少滤料截污压力、提升滤料截污能力、优化运行与反洗条件” 核心逻辑,从原水预处理、滤料管理、运行调控、反洗优化及监测管理五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方法如下:一、强化原水预
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周期(即两次反洗间隔的时长)并非固定值,核心受原水水质、滤料特性、运行负荷、工艺要求四大类因素影响,各因素通过改变滤料的截污速度和饱和程度,直接决定周期长短,具体分析如下:一、核心影
确定多介质过滤器反洗最佳时间,核心是平衡 “过滤效果” 与 “运行成本”,需结合压差变化、运行周期、出水水质三大核心指标,辅以实际工况调整,具体可按以下逻辑操作:首先,以进出口压差为首要判断依据。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