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如何判断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是否已经板结?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判断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是否板结,可通过运行参数、出水指标及直观检查等多维度综合判断,早期发现能避免问题恶化。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

一、通过运行参数异常判断

过滤压差骤增

正常运行时,过滤器进出口压差稳定(通常 0.05-0.1MPa)。若短期内(1-2 天)压差突然升高至 0.15MPa 以上,且反洗后压差下降不明显(仍高于 0.1MPa),可能是滤层局部板结,导致水流通道变窄,阻力增大。

例:原本每天反洗后压差恢复至 0.06MPa,某次反洗后压差仍达 0.12MPa,且过滤 1 小时后升至 0.16MPa,需警惕板结。

出水量明显下降

在进水压力和流量稳定的情况下,若出水流量较设计值降低 20% 以上,且反洗后无改善,可能是滤层板结堵塞水流路径。

注意:需排除管道堵塞、阀门故障等其他因素(如关闭旁通阀后流量仍低,可锁定滤层问题)。

反洗效果异常

反洗时,滤层膨胀高度明显不足(正常膨胀率:石英砂 30%-40%,无烟煤 20%-30%),如观察到滤层表面仅轻微波动,无明显翻滚,说明滤料被结块 “固定”,无法正常松动。

反洗排水浑浊度异常:正常反洗初期排水浑浊,10 分钟后逐渐清澈;若反洗全程排水清澈(无杂质排出)或持续浑浊(仅表面冲洗,深层污染物无法带出),可能是滤层板结导致反洗水无法穿透深层。

二、通过出水水质恶化判断

出水浊度升高

正常运行时出水浊度稳定(通常≤1NTU)。若出水浊度突然升至 2NTU 以上,且反洗后无改善,可能是板结区域形成 “短路流”—— 水流绕过板结层,未经过滤直接穿透,导致污染物泄漏。

对比反洗前后出水浊度:若反洗后初期出水浊度正常(≤1NTU),但 1-2 小时内快速升高,可能是板结层周围滤料负荷过高,过滤能力失效。

出水悬浮物(SS)超标

取样检测出水 SS:正常应≤5mg/L,若持续超过 10mg/L,且排除进水 SS 突增(如预处理失效),可能是板结导致滤层截留能力下降,细小颗粒穿透。

三、通过直观检查和物理特征判断

停机开盖观察滤层表面

打开过滤器人孔,观察滤层表面是否有以下现象:

局部或整体硬化:用工具(如耙子)插入滤层,若感觉明显阻力,无法轻松搅动,或滤料结成块状(直径>5cm),可确认板结。

颜色异常:板结区域常因污染物积累呈深褐色、黑色(有机物沉积)或黄褐色(铁锰氧化物沉积),与正常滤料颜色(石英砂白色 / 淡黄色,无烟煤黑色)差异明显。

分层混乱:正常滤层应按级配分层(上层粒径大、下层小),板结后可能出现局部凹陷、隆起,或滤料混合成团,失去分层结构。

反洗时观察滤料流动性

反洗过程中,若滤层局部不膨胀、无翻滚,或有 “死区”(水面无明显扰动),说明该区域滤层已板结,反洗水无法穿透。

反洗排水中若夹杂块状滤料(直径>2cm),可能是板结层被水流冲碎,属于严重板结信号。

四、结合运行历史辅助判断

若过滤器长期未按规范反洗(如反洗频率不足、时间过短、强度不够),或进水浊度频繁超标(如 SS>20NTU 且未预处理),则滤层板结的概率显著升高,需重点排查。

停机超过 1 周且未排空滤层积水,重启后若出现压差升高、出水变差,可能是静置期间微生物滋生或污染物沉淀导致的局部板结。

总结:滤层板结的核心特征是:“压差异常升高 + 出水水质恶化 + 反洗效果失效”,三者同时出现时,基本可确认板结。早期判断的关键是关注压差变化和反洗后的恢复情况 —— 若反洗无法使参数回归正常,需及时开盖检查,避免板结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