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需要核对的参数众多,主要包括水质、水量、设备运行状态等方面,以下是具体参数说明:
水质参数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进水和出水的 COD 值,可以了解设备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评估设备的处理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BOD 与 COD 的比值可以反映污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也是评估生物处理工艺效果的关键指标。
氨氮(NH₃ - N):是污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过高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需要监测其在进水和出水中的含量,以确保设备的脱氮效果符合排放标准。
总磷(TP):是衡量水中磷含量的指标。磷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对于采用除磷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需重点监测总磷参数,以保证除磷效果。
pH 值:反映污水的酸碱性。适宜的 pH 值范围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一般生物处理工艺的适宜 pH 值在 6.5 - 8.5 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处理效果。
悬浮物(SS):指水中不溶性固体物质的含量。悬浮物过多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后续处理工艺的运行,通过监测 SS 可以了解设备的沉淀、过滤等单元的工作情况。
水量参数
设备运行参数
曝气参数:包括曝气强度、曝气时间和溶解氧含量等。曝气强度和时间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而溶解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和代谢的关键条件,一般应控制在 2 - 4mg/L 左右。
污泥浓度:指活性污泥法中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的浓度。合适的污泥浓度对于维持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至关重要,通常 MLSS 浓度在 2000 - 5000mg/L 之间。
污泥回流比:是指回流污泥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污泥回流比的大小影响着曝气池中污泥的浓度和微生物的数量,进而影响处理效果,一般控制在 50% - 100% 之间。
水力停留时间(HRT):指污水在处理设备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不同的处理工艺对 HRT 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 HRT 是保证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实现污染物有效去除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度:污水处理设备内的水温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生物处理的适宜温度范围在 15 - 35℃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