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R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膜更换后的调试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效果和出水水质。调试过程主要包括系统检查、膜组件冲洗、微生物培养与驯化、运行参数调整以及水质监测等方面,具体步骤如下:
清水冲洗:启动清水泵,向膜组件内注入清水,进行低压冲洗,冲洗时间约为 30 - 60 分钟。冲洗过程中,观察膜组件及管道有无漏水现象,同时排出膜组件内的空气,直至出水口流出的水清澈无杂质。
化学强化冲洗(可选):根据膜组件的污染情况和厂家建议,可选择进行化学强化冲洗。例如,使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或柠檬酸溶液对膜组件进行浸泡冲洗,以去除可能残留的顽固污染物。浸泡时间通常为 2 - 4 小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至出水水质符合要求。
接种污泥:向 MBR 反应器中投入适量的活性污泥,接种污泥量一般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 30% - 50%。污泥来源可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或其他类似水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闷曝培养:接种污泥后,关闭进水和出水阀门,开启曝气系统进行闷曝,使污泥与反应器内的水充分混合,同时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闷曝时间一般为 2 - 3 天,期间定期检测混合液的溶解氧、污泥浓度等指标,观察污泥的性状和颜色变化。
驯化阶段:闷曝结束后,开始逐步进水,初始进水流量控制在设计流量的 30% - 50% 左右。随着微生物对水质的适应,逐渐增加进水流量,同时监测出水水质和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驯化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曝气强度、污泥回流比等参数,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使微生物逐渐适应待处理污水的水质特点。整个驯化过程通常需要 1 - 2 周时间,直至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设计要求。
曝气参数:根据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和微生物的需氧情况,调整曝气风机的风量,使溶解氧浓度保持在 2 - 4mg/L 左右。同时,观察曝气均匀性,确保膜组件表面有足够的气液冲刷,以减少膜污染。
跨膜压差(TMP):启动膜过滤系统,初始阶段控制跨膜压差在较低水平,一般不超过 0.05MPa。随着膜组件的运行和微生物的稳定,逐渐调整出水阀门的开度,使跨膜压差缓慢上升,但不得超过膜组件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在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跨膜压差的变化趋势,若跨膜压差上升过快,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膜清洗或调整运行参数。
污泥浓度(MLSS):定期监测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通过排泥和污泥回流等操作,将污泥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来说,MBR 系统的污泥浓度可维持在 8000 - 12000mg/L,但具体数值应根据进水水质、膜组件类型和处理要求等因素进行调整。
水力停留时间(HRT):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确定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MBR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水力停留时间在 8 - 12 小时左右,但对于水质复杂或处理难度较大的污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