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浅层砂过滤器和多介质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25-07-19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浅层砂过滤器虽同属颗粒滤料过滤设备,但因滤料组成、结构设计差异,工作原理(包括过滤机制、杂质截留方式、反洗再生逻辑)有显著区别,具体如下:

一、过滤机制的核心差异

1. 多介质过滤器:“分层深度过滤 + 吸附协同”

  • 滤料特性:采用多层异质滤料(典型组合为无烟煤 + 石英砂 + 石榴石,部分场景含磁铁矿),滤料密度自上而下递增(无烟煤密度最小,位于上层;石榴石密度最大,位于下层),滤层总厚度通常 800~1500mm。

  • 过滤逻辑:

    • 利用滤料 “密度梯度 + 粒径梯度” 实现 “分级拦截”:上层无烟煤粒径较大(0.8~1.8mm),孔隙率高,先拦截水中较大颗粒(5~50μm);中层石英砂粒径中等(0.5~1.2mm),拦截中等颗粒(2~10μm);下层石榴石粒径细小(0.2~0.5mm),拦截微小颗粒(1~5μm)。

    • 叠加 “吸附作用”:滤料(尤其是无烟煤)表面粗糙且有一定极性,可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引力吸附水中胶体、有机物、微生物等溶解性杂质(非单纯机械拦截)。

  • 典型场景:杂质从大到小分布广泛,需深度净化的场景(如饮用水预处理、膜系统前处理)。

2. 浅层砂过滤器:“表面浅层过滤 + 高速筛分”

  • 滤料特性:采用单层均质滤料(多为石英砂,少数用 anthracite 或复合砂),滤料粒径均匀(通常 0.8~1.2mm),滤层厚度仅 300~500mm(“浅层” 得名)。

  • 过滤逻辑:

    • 以 “机械筛分” 为核心:滤料层薄且粒径均匀,水流通过时,杂质主要被截留在滤料表面及浅层孔隙(深度通常不超过 100mm),依赖滤料颗粒间的缝隙 “筛除” 大于孔隙的颗粒(10~50μm)。

    • 无显著吸附作用:因滤料单一(石英砂表面极性弱)、接触时间短(流速高,通常 15~30m/h),对胶体、有机物的吸附能力极弱。

  • 典型场景:需快速去除大量悬浮颗粒,对细微杂质要求不高的场景(如循环水过滤、高浊度原水粗过滤)。

二、杂质截留与滤层失效的差异

  • 多介质过滤器:
    杂质在滤层中 “纵深分布”(上层多、下层少),滤层整体利用率高,失效主要因深层孔隙被堵塞(表现为进出口压差缓慢上升),过滤周期较长(通常 12~48 小时,视原水浊度而定)。

  • 浅层砂过滤器:
    杂质集中在滤料表面及浅层,滤层利用率低,失效主要因表面孔隙被快速堵塞(压差上升快),过滤周期短(通常 1~8 小时,原水浊度越高周期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