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是恢复滤料过滤能力的关键步骤,两者因滤料特性不同,反洗逻辑差异显著:
环节 | 多介质过滤器 | 浅层砂过滤器 |
反洗目的 | 松动深层滤料,清除嵌入孔隙的细小杂质 | 快速剥离表面截留的大量杂质 |
反洗方式 | 以 “气水联合反洗” 为主:先通入压缩空气(气洗),利用气泡冲击使滤料松动、相互摩擦,再用清水(水洗)将杂质排出;部分小型设备仅用水洗,但效果较差。 | 以 “高速水反洗” 为主:通过高流速(30~50m/h)水流使滤料层剧烈膨胀(膨胀率达 50%~80%),滤料颗粒相互碰撞摩擦,表面杂质被水流携带排出,无需气洗。 |
反洗时间 | 较长(15~30 分钟),因深层杂质需充分松动 | 极短(3~5 分钟),仅需快速冲洗表面杂质 |
反洗水耗 | 较高(约为产水量的 5%~10%) | 较低(约 2%~5%) |
滤料恢复效果 | 深层滤料可重新形成 “密度梯度”,过滤精度稳定 | 滤料通过水力筛分自动分层(粒径均匀的滤料重新分布),但因无密度差异,恢复后仍以表面过滤为主 |
反洗频率和反洗强度是多介质过滤器运行管理的核心参数,二者通过影响水耗、电耗、滤料损耗、设备寿命及过滤效率,直接决定运行成本的高低。合理控制这两个参数可显著降低成本,而不合理的设定则可能导致成本激增。以
多介质过滤器和浅层砂过滤器反洗再生原理的差异:反洗是恢复滤料过滤能力的关键步骤,两者因滤料特性不同,反洗逻辑差异显著:环节 多介质过滤器 浅层砂过滤器反洗目的松动深层滤料,清除嵌入孔隙的
多介质过滤器和浅层砂过滤器虽同属颗粒滤料过滤设备,但因滤料组成、结构设计差异,工作原理(包括过滤机制、杂质截留方式、反洗再生逻辑)有显著区别,具体如下:一、过滤机制的核心差异1. 多介质过滤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频率需根据进水水质、运行工况及滤料特性动态调整,核心是 “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反洗能耗”,常规范围及判定逻辑如下:一、按原水浊度划分的常规频率低浊度原水(浊度≤5NT
多介质过滤器和浅层砂过滤器如何选?明确原水特性:测原水浊度(关键指标):<10NTU 倾向多介质,>10NTU 且波动大倾向浅层砂。分析杂质类型:含胶体、细小颗粒(<10μm)多选多介质;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