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多介质过滤器和自清洗过滤器如何配合使用
发布时间:2025-07-19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与自清洗过滤器的配合使用,是基于两者过滤原理和适用场景的互补性,通过 “粗滤 + 精滤” 或 “保护 + 深化” 的组合模式,提升整体过滤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经济性。以下从配合优势、典型流程、核心作用及应用场景展开说明:

一、配合使用的核心优势

两种过滤器的特性差异决定了协同价值:

  • 多介质过滤器:依赖多层介质(如无烟煤、石英砂)的机械筛分、吸附作用,擅长去除细小悬浮物(1~10μm)、胶体、浊度,但对粗纤维、大颗粒(>50μm)、带状杂质的拦截能力弱,且这类杂质易堵塞其滤层,导致反洗频率骤增。

  • 自清洗过滤器:通过金属或高分子滤网(精度通常 20~200μm)拦截杂质,可自动通过刮刀、反冲洗等方式清除滤网表面污染物,擅长去除大颗粒、纤维、藻类、碎屑,但无法去除细小胶体和低浊度杂质。

配合优势:

  • 自清洗过滤器先 “把关”,减少进入多介质过滤器的粗杂质,降低其负荷,延长过滤周期(可从 8 小时延长至 12~24 小时);

  • 多介质过滤器后 “深化”,去除自清洗无法处理的细小颗粒,提升出水水质(如浊度从 5NTU 降至 1NTU 以下);

  • 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减少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次数(节省水、电)和介质更换频率,同时自清洗的自动排污功能减少人工干预。

二、典型配合流程与各自作用

通常采用 **“自清洗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 的串联顺序 **(少数场景可反向,需特殊设计),具体分工如下:

1. 自清洗过滤器(前置预处理)

  • 核心作用:拦截 “危害性杂质”,保护后续多介质滤层。

    • 堵塞滤层孔隙(尤其是上层无烟煤的缝隙),导致多介质水头损失快速上升,被迫频繁反洗;

    • 划伤或磨损多介质表面(如尖锐颗粒),缩短介质使用寿命。

    • 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如泥沙团、铁锈块,粒径 > 50μm)、纤维类杂质(如藻类丝体、植物碎屑、工业废水中的纤维)、高浓度粗分散性杂质(如循环水中的腐蚀产物、涂料颗粒)。

    • 避免这些杂质进入多介质过滤器后:

  • 运行控制:根据原水杂质浓度选择滤网精度(如工业废水选 50~100μm,地表水选 20~50μm),通过压差或时间触发自动清洗(清洗时不中断供水,确保多介质过滤器进水稳定)。

2. 多介质过滤器(后置深化过滤)

  • 核心作用:对经自清洗过滤后的水进行 “精细处理”,降低后续工艺负荷。

    • 进一步去除细小悬浮物(1~50μm)、胶体颗粒(如黏土、细菌残骸)、部分有机物(通过无烟煤或活性炭吸附),将浊度从自清洗出水的 5~10NTU 降至 1~3NTU(甚至更低)。

    • 为后续工艺(如反渗透、离子交换、精密过滤)提供合格进水,避免细小杂质污染反渗透膜或离子交换树脂。

  • 运行优化:因前置自清洗已拦截粗杂质,多介质滤层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细小颗粒,可适当提高滤速(如从 10m/h 提至 12~15m/h),提升系统处理量。

三、适用场景与配合案例

两者的配合在原水含复杂杂质(粗 + 细) 的场景中优势显著,典型场景包括:

1. 工业循环水处理

  • 原水特点:循环水系统中常混入冷却塔带入的灰尘、藻类、管道腐蚀产生的铁锈(粗颗粒),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胶体(细颗粒)。

  • 配合逻辑:

    • 自清洗过滤器(50~100μm 滤网)先去除铁锈块、藻类团、大颗粒泥沙,避免其堵塞多介质滤层;

    • 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 + 无烟煤)进一步去除胶体和细小悬浮物,降低循环水浊度(从 8NTU 降至 3NTU 以下),减少换热器结垢和腐蚀风险。

2. 市政污水处理回用

  • 原水特点:二级处理出水(如生化池出水)含少量活性污泥絮体(细颗粒)、纤维状生物膜碎片(粗杂质)。

  • 配合逻辑:

    • 自清洗过滤器(20~50μm 滤网)拦截生物膜碎片、纤维,防止其缠绕多介质滤层;

    • 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 + 活性炭)去除活性污泥絮体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使出水浊度 < 2NTU,满足绿化灌溉或景观用水标准。

3. 地表水净化(如自来水厂预处理)

  • 原水特点:河水、水库水含泥沙(粗颗粒)、藻类、腐殖质胶体(细颗粒)。

  • 配合逻辑:

    • 自清洗过滤器(30~80μm 滤网)先去除泥沙团、藻类丝体,减少混凝剂(如 PAC)的投加量(因粗颗粒已被拦截,无需凝聚过大絮体);

    • 多介质过滤器与混凝工艺配合,高效去除胶体和细小絮体,降低后续沉淀池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