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多介质过滤器和自清洗过滤器的安装顺序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5-07-19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与自清洗过滤器的安装顺序需根据两者的功能特性和系统目标确定,绝大多数场景下采用 “自清洗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 的串联顺序,仅少数特殊情况会反向安装(需严格评估条件)。以下从主流顺序、反向特例、安装注意事项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主流安装顺序:自清洗过滤器(前置)→ 多介质过滤器(后置)

这是最常用的安装逻辑,核心原则是 **“先拦截粗杂质,再深化过滤细颗粒”,具体原因和优势如下:

1. 功能匹配性

  • 自清洗过滤器的核心优势:擅长拦截大颗粒(>20~200μm)、纤维、藻类团、高浓度粗杂质(如泥沙块、铁锈屑),且能通过自动清洗排出杂质,避免自身堵塞。

  • 多介质过滤器的核心需求:依赖多层滤料(如无烟煤、石英砂)的孔隙进行精细过滤(去除 1~10μm 颗粒),但滤层孔隙易被粗杂质堵塞(尤其是上层滤料的缝隙),导致过滤效率骤降、反洗频率增加。

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可 **“替多介质过滤器挡住粗杂质”**,避免其滤层被 “硬堵塞”,延长过滤周期(如从 8 小时延长至 12~24 小时),减少反洗水耗和滤料损耗。

2. 水质处理逻辑

  • 原水先经自清洗过滤器去除 “危害性粗杂质”(如 50μm 以上的泥沙团、纤维),降低水质波动对后续系统的冲击;

  • 再进入多介质过滤器,此时水中主要剩余细小颗粒(1~50μm)和胶体,更符合多介质滤料的过滤精度范围,能高效发挥其 “精细过滤” 作用(如将浊度从 5~10NTU 降至 1NTU 以下)。

举例:

  • 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原水含铁锈块(粗)和腐蚀胶体(细):先经自清洗过滤器(50μm 滤网)拦截铁锈块,再进入多介质过滤器去除胶体,避免铁锈块堵塞滤层。

  • 地表水净化中,原水含藻类丝体(粗纤维)和黏土胶体(细):自清洗过滤器先过滤藻类,多介质再深度除胶体,提升出水稳定性。

二、反向安装(多介质→自清洗)的特例情况

仅当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时,才考虑将多介质过滤器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后置,且需谨慎评估:

  1. 原水粗杂质极少,但细颗粒含量高:如某些地下水(几乎无大颗粒,但含高浓度胶体),多介质先去除细颗粒,后续自清洗过滤器仅需拦截少量因多介质反洗或滤料磨损产生的微小碎屑(如石英砂颗粒)。

  2. 自清洗过滤器作为 “安全屏障”:针对后续工艺对 “绝对无颗粒” 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高精度膜系统),多介质过滤后仍可能残留微量滤料粉末,此时用自清洗过滤器(高精度滤网,如 20μm)作为终端拦截,防止粉末污染膜组件。

  3. 原水杂质特性特殊:如粗杂质为 “易被多介质吸附的粘性颗粒”(而非坚硬或纤维状),此时多介质可先吸附,避免其黏附在自清洗滤网表面导致清洗困难(但这种情况极少,需通过小试验证)。

注意:反向安装存在明显弊端 —— 多介质过滤器易被粗杂质堵塞,反洗频率会增加 3~5 倍,且自清洗过滤器后置时,因进水已较清澈,其滤网利用率低,可能因长期低负荷导致清洗机构卡顿(如刮刀积垢),因此非特殊情况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