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洗前的准备与参数设定
1.工况确认
停止过滤运行后,需静置 5-10 分钟,使滤料层自然沉降,避免反洗初期滤料乱层。
检查反洗水源水质:浊度≤5NTU,含铁量<0.3mg/L,防止反洗水二次污染滤料。
2.参数预设定
流速控制:
石英砂滤层:单水反洗流速 15-20m/h,气水反洗时空气流速 10-15L/(m²・s) + 水流速 5-10m/h;
活性炭滤层:反洗流速≤10m/h(避免破碎),气洗强度≤8L/(m²・s)。
压差基准:反洗前记录滤罐进出口压差,当压差>0.05MPa 时需强化反洗(正常运行压差<0.03MPa)。
二、反洗过程中的动态监控
1.流量与压力管理
反洗初期需缓慢升压(5-10 分钟内升至设定流速),防止滤料层 “突沸” 导致支撑层损坏。
当排水浊度>20NTU 时,应降低反洗流速 20%,避免滤料过度冲刷流失。
2.滤料状态观察
气水反洗时,观察滤料翻腾高度应控制在滤层上方 20-30cm,超过 50cm 可能导致滤料流失。
活性炭滤罐反洗时,若排水中出现大量黑色粉末(>5% 体积比),需立即降低气洗强度或停止气洗。
3.时间与浊度双重控制
常规反洗时间:单水反洗 15-20 分钟,气水反洗 10-15 分钟(气洗 5 分钟 + 水洗 10 分钟)。
提前结束条件:排水浊度连续 3 分钟<1NTU 且稳定(石英砂滤料),或<5NTU(活性炭滤料)。
判断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结构是否破坏,需要结合运行参数监测、现场观察、性能测试及拆解检查等多维度手段,重点关注滤层完整性、均匀性及功能性的异常表现。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一、通过运行参数异常判断滤层结构破
多介质过滤器水头损失突然下降(即水流通过滤层的阻力异常减小)通常意味着过滤系统出现了 “短路” 或滤层功能失效,需及时排查原因以避免出水水质恶化。具体原因如下:一、滤层结构破坏,导致水流短路滤料层出现
多介质过滤器水头损失上升过快(即水流通过滤层的阻力异常增大)会对过滤系统及后续工艺环节产生一系列连锁危害,不仅影响设备运行效率,还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具体危害如下:一、直接影响过滤系统运行效率
多介质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异常(上升过快或突然下降)是过滤系统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其本质是水流通过滤层的阻力偏离正常范围,背后涉及滤料状态、设备结构、运行操作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具体成因展开分析:一、水头损
判断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是否下降,需结合出水水质指标、运行参数变化及设备状态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判断方法和指标:一、出水水质直接检测出水水质是过滤效果最直观的体现,通过以下指标可直接判断:1.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