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判断板结程度与原因,避免盲目操作
板结程度判断:
轻度板结:运行压差略高于正常(≤0.2MPa),出水浊度轻微超标,打开人孔后滤料局部结块,工具可轻松撬动;
重度板结:压差超 0.2MPa、流量骤降 50% 以上,滤料呈坚硬块状,工具插入阻力大,甚至出现 “搭桥”(滤料层空隙堵塞)。
常见原因排查:
反洗不彻底(强度不足、时间短)、进水含油污 / 生物黏泥(如藻类)、原水高钙镁(形成水垢)、停机后滤料潮湿未保护(污染物固化)。
二、分程度针对性处理
(一)轻度板结:强化反洗再生(无需拆解)
预处理(针对油污 / 黏泥 / 结垢):
油污板结:向过滤器注入 2%-5% 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2-4 小时(溶解油膜);
生物黏泥:注入 0.1%-0.3%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1 小时(杀菌除黏);
水垢板结:注入 5%-8% 盐酸 / 柠檬酸溶液,浸泡 1-2 小时(中和水垢)。
分步反洗:
先低强度预洗:反洗流量为正常的 50%,持续 10 分钟(松动表层污染物);
再标准反洗:调至设计强度(石英砂 15-20L/(m²・s)、无烟煤 10-15L/(m²・s)),使滤料膨胀 20%-30%,持续 15-20 分钟,期间每 5 分钟 “脉冲反洗”(关阀 10 秒再开),打破小块结块;
正洗达标:反洗后正洗至出水浊度≤1NTU,恢复运行。
(二)重度板结:拆解清理 + 滤料修复
安全拆解:
停机泄压(压力表归零),打开人孔,若处理过有毒 / 腐蚀性介质,需先通风 30 分钟,佩戴防腐 / 防尘装备。
滤料处理:
分层取出:按 “上层无烟煤→中层石英砂→下层垫层” 分类,避免混杂;
破碎筛选:人工敲碎硬块,筛选完整滤料,剔除粉碎 / 变质颗粒(如石英砂粉末化、无烟煤发黑);
化学清洗:若残留油污 / 水垢,将滤料放入清洗池,用对应药剂浸泡后冲洗至 pH 中性。
设备清洁与重装:
清理过滤器内壁、布水器(疏通堵塞孔);
按原级配重装滤料(每层铺平,厚度符合设计),重装后正洗 10-15 分钟,确认无泄漏再运行。
三、后续预防:避免再次板结
优化反洗:按滤料类型定反洗参数(强度、时间),确保滤料充分膨胀,压差达 0.15MPa 时及时反洗;
管控进水:进水浊度≤10NTU,含油 / 高钙镁水需预处理(如隔油、加阻垢剂);
规范停机:短期停机前彻底反洗,长期停机注保护液(如次氯酸钠),避免滤料潮湿固化;
定期检查:每 3-6 个月打开人孔查看滤料,轻微黏连时及时强化反洗。
通过以上步骤,可高效解决滤料板结问题,恢复过滤效率,同时通过预防措施延长滤料寿命,减少后续故障。
多介质过滤器作为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预处理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决定后续工艺(如反渗透、离子交换等)的效率与寿命。运行管理需围绕 “前置控制、过程监控、异常处理、周期维护” 四大维度展开,通过精细化操作降
多介质过滤器反洗的核心是高效清除滤料层截留的杂质,恢复滤料截污能力,反洗效果直接影响过滤器运行周期与出水水质。优化需围绕 “工艺适配、参数精准、操作规范、特殊工况应对” 展开,具体措施如下:一、优化反
延长多介质过滤器运行周期,需围绕 “减少滤料截污压力、提升滤料截污能力、优化运行与反洗条件” 核心逻辑,从原水预处理、滤料管理、运行调控、反洗优化及监测管理五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方法如下:一、强化原水预
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周期(即两次反洗间隔的时长)并非固定值,核心受原水水质、滤料特性、运行负荷、工艺要求四大类因素影响,各因素通过改变滤料的截污速度和饱和程度,直接决定周期长短,具体分析如下:一、核心影
确定多介质过滤器反洗最佳时间,核心是平衡 “过滤效果” 与 “运行成本”,需结合压差变化、运行周期、出水水质三大核心指标,辅以实际工况调整,具体可按以下逻辑操作:首先,以进出口压差为首要判断依据。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