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压力操作、化学品使用、机械部件运转等环节,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避免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环境污染。以下是需重点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压力系统安全
防止超压运行
过滤器进出口压力需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通常进口压力≤0.4MPa,压差≤0.2MPa),严禁超压运行。
定期检查压力表、安全阀(每季度校验 1 次),确保安全阀在超压时能自动起跳(设定值为设计压力的 1.05 倍),避免罐体爆裂。
若出现压力骤升(如管道堵塞),应立即打开旁路阀泄压,停机排查原因,禁止强行通流。
避免负压产生
反洗排水或滤料更换时,禁止快速抽真空导致罐体负压(可能引发罐体变形)。操作时需先关闭进水阀,缓慢开启排气阀平衡压力,再进行后续操作。
确保真空泵(若有)与过滤器之间加装止回阀,防止停泵时水流倒灌形成负压。
二、操作过程安全
启停设备规范
启动前:检查各阀门状态(如进水阀、反洗阀处于关闭状态,排气阀打开),确认管道无泄漏,滤料层覆盖均匀;手动盘车检查反洗水泵、空压机等辅助设备运转是否顺畅。
运行中:严禁在带压状态下打开人孔、检修孔或拆卸管道连接件,避免高压水流喷射伤人。
停机后:需先关闭进水阀,打开排气阀卸压至表压为 0 后,再进行检修或滤料更换。
反洗操作安全
反洗时需监控气洗、水洗强度,避免强度过大导致滤料大量流失或罐体振动加剧(如空压机压力骤升时,应立即关闭进气阀,防止管道破裂)。
反洗排水口需远离操作区域,避免排水携带的污染物(如污泥、化学残留)接触皮肤;若反洗水含酸碱,需提前做好中和处理,防止腐蚀管道或污染环境。
三、化学品使用安全
预处理药剂防护
投加混凝剂(如 PAC、FeCl₃)、助凝剂(PAM)或反洗用酸碱(盐酸、氢氧化钠)时,需佩戴防护用具(耐酸碱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飞溅入眼。
化学品储存需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和氧化剂,张贴明确标识(如 “腐蚀性”“有毒”),并配备应急处理用品(如洗眼器、中和剂)。
药剂投加规范
手动投加时需避免药剂粉尘吸入(如 PAC 易扬尘,可佩戴防尘口罩);自动投加系统需定期检查计量泵、管道接口,防止泄漏。
若发生化学品泄漏,应立即疏散人员,用沙土覆盖(针对固体)或中和处理(如酸泄漏用小苏打中和),严禁直接用水冲洗(可能扩大污染范围)。
四、设备维护安全
机械部件防护
反洗水泵、空压机、阀门执行器等转动部件需加装防护罩,禁止在设备运行时拆卸或触摸,防止卷入衣物或肢体。
检修前需断开设备电源,悬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并由专人监护,避免误操作启动。
滤料更换安全
更换滤料(如石英砂、无烟煤)时,需先清空罐体并通风(防止残留气体或异味聚集),必要时进行气体检测(如缺氧环境需佩戴呼吸器)。
人工搬运滤料时需注意防滑(如地面潮湿),避免重物砸伤;高空作业(如罐体顶部操作)需系好安全带,搭设安全平台。
五、应急处理
泄漏处理:若发生罐体或管道泄漏,立即停机卸压,关闭上下游阀门,用堵漏工具临时封堵,泄漏物需收集处理,防止渗入土壤或水体。
人员伤害急救:
皮肤接触酸碱: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再用中和剂处理(酸用肥皂水,碱用稀硼酸);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洗眼器冲洗,及时就医;
吸入刺激性气体: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安全事项,可有效降低多介质过滤器运行中的安全风险,保障设备稳定和人员安全。同时,需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规程,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多介质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压力操作、化学品使用、机械部件运转等环节,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避免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环境污染。以下是需重点注意的安全事项:一、压力系统安全防止超压运行过滤器进出口压力需
多介质过滤器在长期运行中,受进水水质、操作参数、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各类故障,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出水不达标、能耗增加甚至设备损坏。以下是常见故障及针对性处理方法:一、出水水质不达标(浊度 / 污
优化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效果需从进水预处理、参数调控、滤料管理、系统维护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结合水质特性与设备性能动态调整,以实现出水达标、能耗降低与滤料延寿的目标。以下是具体优化策略:一、强化进水预处理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阶段是为了清除过滤介质中截留的杂质、恢复过滤能力而设计的关键环节,此时水流方向为自下而上,具体路径如下:反洗阶段水流路径详解反洗水源进入反洗水(通常为过滤后的清水,部分场景下使用外接
多介质过滤器工作时,水流路径会因设备处于过滤阶段或反洗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两个阶段的具体水流路径详解:一、过滤阶段(正常工作状态)此时水流方向为自上而下,具体路径如下:原水进入:待处理的原水(如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