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水水质不达标(浊度 / 污染物超标)
常见原因:
滤料截留能力饱和,未及时反洗;
滤料级配紊乱(如双层滤料混杂)、破损或老化(如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
进水预处理失效(如混凝剂投加不足,未形成有效絮体);
布水不均匀,局部滤层穿透(如滤头堵塞、滤板变形)。
处理方法:
紧急处理:立即启动反洗(若反洗后仍不达标,延长反洗时间或增加反洗强度),临时降低过滤流速(如从 10m/h 降至 6m/h),减少污染物穿透。
排查根源:
检查滤料:打开人孔观察,若滤料板结、泥球过多,需人工松动或局部更换;若级配混杂,重新筛分分层(如无烟煤在上、石英砂在下);活性炭碘值<800mg/g 时整体更换。
强化预处理:重新测定混凝剂最佳投加量(通过小试调整 PAC/PAM 浓度),检查混凝搅拌强度(确保絮体粒径 0.5-1mm);若进水 SS 突增,增设沉淀池或临时投加助凝剂。
检修布水系统:拆开滤板清理堵塞的滤头(用高压水冲洗),更换破损滤板,确保水流均匀分布。
二、进出口压差过大(>0.15MPa)
常见原因:
过滤周期过长,滤层截留污染物过多;
进水浊度过高(如超过 20NTU),滤料深层堵塞;
滤料板结(如铁锰离子氧化沉淀、生物膜滋生);
反洗不彻底,残留污染物累积。
处理方法:
立即反洗:采用 “气水联合反洗 + 延长漂洗时间”(气洗 5 分钟→气水同洗 10 分钟→水漂洗至排水浊度<5NTU),必要时反洗前先排水至滤料层上 10cm,投加 1-2% 盐酸浸泡 2 小时(针对铁锰结垢)。
调整运行参数:缩短过滤周期(如从 48 小时减至 24 小时),或根据进水浊度动态设定反洗触发条件(如压差达 0.12MPa 时强制反洗)。
预处理优化:若进水浊度持续超标,增加沉淀池停留时间(从 1 小时增至 2 小时),或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强化沉淀,将进水浊度控制在 10NTU 以下。
三、反洗效果差(反洗后滤料仍有泥球、排水浑浊)
常见原因:
反洗强度不足(如水量 / 气量不够),滤层膨胀率低(<30%);
反洗顺序错误(如直接水反洗,未先气洗松动污染物);
反洗水 / 气分布不均(如管道堵塞、阀门故障);
滤料老化(如石英砂棱角磨损,吸附能力下降)。
处理方法:
优化反洗参数:
气洗强度调至 18-25m³/(m²・h)(确保滤料轻微沸腾),水洗强度 8-12L/(m²・s),膨胀率控制在 40-60%(石英砂)、50-70%(无烟煤)。
严格遵循 “气洗→气水同洗→水漂洗” 顺序,避免直接用水反洗导致污染物压实。
检修反洗系统:清理反洗管道过滤器,检查气动阀 / 电动阀开关是否到位(若泄漏需更换密封件),校准流量计确保气量 / 水量达标。
四、滤料泄漏(出水中含滤料颗粒)
常见原因:
支撑层铺设不当(如级配过小、厚度不足),滤料从支撑层缝隙流失;
滤头破损、滤板开裂,滤料从缝隙泄漏;
反洗强度过大,滤料被水流带出。
处理方法:
紧急停机:关闭过滤器进水阀,检查滤头和滤板,更换破损滤头(需匹配滤料粒径,如 0.5-1mm 滤料用 2mm 孔径滤头),修补或更换开裂的滤板。
重新铺设支撑层:按级配要求铺设(如底层用 20-40mm 卵石,中层 10-20mm,上层 5-10mm),总厚度≥300mm,确保支撑层顶部与滤料层紧密贴合。
降低反洗强度:反洗流速控制在 15-20m/h(石英砂),避免超过滤料临界悬浮流速(可通过小试测定)。
五、设备运行异响或振动
常见原因:
进水泵扬程过高,水流冲击滤层产生振动;
管道内有空气(如进水含气泡),形成气蚀;
反洗水泵 / 空压机故障(如叶轮磨损、轴承松动)。
处理方法:
消除气蚀:打开过滤器排气阀排出空气,检查进水管道是否漏气(如法兰密封不良),必要时在泵前增设排气阀。
调整水泵参数:通过变频调节进水泵转速,降低进水压力(控制过滤器进口压力≤0.3MPa),避免水流冲击过大。
检修动力设备:检查反洗水泵叶轮磨损情况(磨损严重需更换),空压机轴承间隙(超过 0.1mm 需更换),确保设备运行平稳。
六、预防措施
定期巡检:每日记录进出口压差、出水浊度、反洗参数;每周检查滤料表面是否板结;每月校准在线监测仪表(如浊度仪、压力表)。
规范操作:严格按规程进行反洗,避免频繁启停设备;新滤料投用前需冲洗至排水清澈,去除粉尘。
针对性预处理:根据进水水质(如含油、含微生物)增设预处理单元(如隔油池、紫外线杀菌),减少特殊污染物对设备的损害等。
多介质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压力操作、化学品使用、机械部件运转等环节,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避免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环境污染。以下是需重点注意的安全事项:一、压力系统安全防止超压运行过滤器进出口压力需
多介质过滤器在长期运行中,受进水水质、操作参数、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各类故障,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出水不达标、能耗增加甚至设备损坏。以下是常见故障及针对性处理方法:一、出水水质不达标(浊度 / 污
优化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效果需从进水预处理、参数调控、滤料管理、系统维护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结合水质特性与设备性能动态调整,以实现出水达标、能耗降低与滤料延寿的目标。以下是具体优化策略:一、强化进水预处理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阶段是为了清除过滤介质中截留的杂质、恢复过滤能力而设计的关键环节,此时水流方向为自下而上,具体路径如下:反洗阶段水流路径详解反洗水源进入反洗水(通常为过滤后的清水,部分场景下使用外接
多介质过滤器工作时,水流路径会因设备处于过滤阶段或反洗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两个阶段的具体水流路径详解:一、过滤阶段(正常工作状态)此时水流方向为自上而下,具体路径如下:原水进入:待处理的原水(如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