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多介质过滤器是如何降低浊度的

发布时间:2025-08-16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降低浊度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多层不同特性的滤料形成梯度过滤结构,利用机械截留、吸附、凝聚等多重作用,逐级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等致浊物质,最终实现水质澄清。具体过程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关键机制:

1. 梯度滤料的分层截留作用(核心机制)

多介质过滤器通常采用多层不同密度、不同粒径的滤料(如上层无烟煤、中层石英砂、下层磁铁矿 / 石榴石等),按 “密度小、粒径大的滤料在上,密度大、粒径小的滤料在下” 的原则填充,形成 “上粗下细” 的孔隙梯度。


  • 上层滤料(如无烟煤,粒径 1-2mm):孔隙较大,先截留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如泥沙、藻类、大胶体团),避免下层细滤料被快速堵塞,起到 “粗滤保护” 作用。

  • 中层滤料(如石英砂,粒径 0.5-1mm):孔隙中等,进一步截留中等大小的颗粒(如细沙、分散的胶体颗粒),完成 “中滤细化”。

  • 下层滤料(如磁铁矿,粒径 0.2-0.5mm):孔隙最小,精准截留微小胶体颗粒(直径 0.1-1μm),实现 “精滤收尾”。

这种梯度设计让不同尺寸的致浊颗粒在不同滤层被分步截留,大幅提升了过滤效率(比单层滤料的浊度去除率高 30%-50%)。

2. 滤料表面的吸附与凝聚作用

水中的浊度主要由胶体颗粒(直径 0.001-1μm)引起,这些颗粒因带电荷(通常负电)而稳定分散,难以通过单纯筛分去除。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如石英砂、无烟煤)表面粗糙且可能带正电,通过两种机制吸附胶体:

  • 静电引力:滤料表面的正电荷与胶体颗粒的负电荷相互吸引,使胶体附着在滤料表面。

  • 范德华力与表面吸附:滤料的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如无烟煤比表面积达 500-1000m²/g)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吸附细小颗粒,甚至将分散的胶体 “凝聚” 成更大颗粒,便于后续截留。

3. 水流动力学与接触截留

过滤器内的水流以低速稳定渗透(滤速通常 5-15m/h)通过滤层,水流在滤料间隙中形成复杂的绕流路径:

  • 颗粒随水流运动时,因惯性或布朗运动与滤料表面发生碰撞,被 “拦截” 在滤料间隙中。

  • 流速控制确保颗粒有足够时间与滤料接触(而非直接穿过滤层),尤其对微小胶体,低速环境能增强其与滤料的吸附概率。

4. 反冲洗对过滤能力的维持

随着过滤进行,滤料截留的颗粒逐渐增多,孔隙被堵塞,过滤效率下降。此时通过反冲洗(反向水流或气水联合冲洗),将滤料层松动、悬浮,使截留的颗粒随反冲洗水排出,恢复滤料的孔隙和吸附能力,保证过滤器持续稳定降低浊度。

总结

多介质过滤器通过 “梯度滤料分层截留 + 表面吸附凝聚 + 水流动力学辅助” 的协同作用,从大颗粒到微小胶体逐级去除水中致浊物质,最终可将原水浊度(如 10-100NTU)降至 1NTU 以下(甚至 0.1NTU),实现水质澄清。这种机制尤其适用于处理复杂水质(如工业废水、市政中水),是浊度控制的高效且经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