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如何延长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周期?

发布时间:2025-08-16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延长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周期,核心在于提高滤料的纳污能力、降低单位时间内的污染物负荷,同时优化运行条件以减缓滤层堵塞速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进水预处理,降低污染物负荷

污染物是导致滤料堵塞的根本原因,减少进入过滤器的污染物总量,可直接延长反洗周期。

增设预处理单元:

若进水浊度较高(如>10NTU),可在过滤器前增加沉淀池、混凝沉淀池或微滤设备,通过絮凝、沉淀去除大部分悬浮物(SS),使进入过滤器的浊度降至 5NTU 以下,大幅降低滤料的截污压力。

针对含油废水,可增加隔油池或气浮设备,预先去除浮油和乳化油,避免油污黏附滤料导致板结。

控制进水水质波动:

工业废水或市政污水的水质常随生产周期、季节变化(如雨季浊度骤升),需通过调节池缓冲水质波动,或在进水超标时临时切换至旁滤系统,避免高污染水冲击滤料。

二、优化滤料配置与装填,提升纳污能力

滤料的种类、级配和装填方式直接影响其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容量。

选择高性能滤料:

采用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滤料(如改性石英砂、陶粒滤料),其纳污能力比普通石英砂高 30%-50%;对含有机物的水质,可添加活性炭滤料,通过吸附作用分担截留压力。

避免使用易破碎、易板结的滤料(如劣质无烟煤),防止滤料颗粒破碎后堵塞孔隙。

优化滤料级配:

采用 “上层粗滤料、下层细滤料” 的梯度级配(如顶部无烟煤粒径 1.2-2.0mm,中部石英砂 0.5-1.0mm,底部石榴石 0.2-0.5mm),形成 “深层过滤” 效果 —— 上层截留大颗粒杂质,下层截留小颗粒,避免表层滤料过快堵塞。

合理控制滤层厚度:

常规滤层厚度为 1.2-1.8m,适当增加至 2.0-2.5m(需匹配过滤器高度)可增加纳污空间,但需注意避免流速过低导致滤料压实。

三、优化运行参数,减少滤料堵塞

通过调整过滤流速、反洗工艺等参数,降低滤料表面污染物附着速度,延长有效运行时间。

控制过滤流速:

流速过高(>15m/h)会导致污染物穿透滤层、滤料摩擦加剧;流速过低(<5m/h)则易使微生物滋生。建议根据滤料类型设定最佳流速(如无烟煤 - 石英砂滤料控制在 8-12m/h),平衡截污效率与滤层寿命。

定期进行辅助维护:

对长期运行的过滤器,每 1-3 个月进行一次 “气水联合反洗”(而非单纯水洗),利用气流扰动剥离滤料表面顽固污染物,避免杂质累积形成板结。

若滤料表面出现生物黏泥,可定期投加少量杀菌剂(如次氯酸钠),抑制微生物繁殖(需控制浓度,避免破坏滤料性能)。

采用变流速运行:

初期过滤时采用较高流速(10-12m/h),当压差上升至 0.03MPa 时,适当降低流速至 6-8m/h,减少污染物向滤层深处迁移的动力,延缓压差增长。

四、加强日常监测与维护

实时监控关键指标:

通过在线监测进出口压差、出水浊度,建立数据趋势分析,及时发现滤料堵塞前兆(如压差异常升高),提前采取调整措施(如临时降低流速),避免滤料过度污染。

定期检查滤料状态:

每半年打开过滤器检查滤料是否板结、流失或混合(如无烟煤与石英砂分层消失),及时补充或更换滤料,确保滤层结构完好。

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提升多介质过滤器的纳污效率,将反洗周期从常规的 1-3 天延长至 3-7 天(视进水水质而定),同时降低反洗水耗、能耗,实现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