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多介质过滤器因滤料组合和功能设计不同,运行参数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过滤流速、反冲洗强度及运行周期等方面:
一、按滤料层数划分
双层滤料(无烟煤 + 石英砂)
过滤流速 5-10m/h,因两种滤料密度接近(1.4-1.6 vs 2.6-2.7g/cm³),过高流速易混层。反冲洗以水冲为主(15-20L/(m²・s),5-8min),辅以轻度气冲。运行周期 8-24h,适合低浊度水。
三层滤料(无烟煤 + 石英砂 + 石榴石)
高密度底层(4.0-4.2g/cm³)支撑更高流速(8-15m/h)。反冲洗需气水联合(气冲 12-18L/(m²・s),水冲 18-25L/(m²・s)),总时长达 9-15min。运行周期 12-36h,截污能力强,适配中高浊度水质。
二、按功能划分
活性炭 - 石英砂过滤器
侧重吸附,流速需低(3-8m/h)以保证接触时间。反冲洗需轻柔(气冲 8-12L/(m²・s),水冲 12-18L/(m²・s)),避免活性炭破碎。运行周期 6-20h,受有机物浓度影响大。
纤维球 - 石英砂过滤器
纤维球高比表面积支持高流速(15-30m/h)。反冲洗需强气冲(20-30L/(m²・s))使纤维蓬松,配合水漂洗,总时长 10-15min。适合高精度过滤,周期随进水 SS 波动。
这些差异源于滤料密度、功能目标的不同,需根据水质和处理需求选择参数。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是恢复滤料过滤能力的核心操作,目的是通过水流(或气水联合)的扰动,清除滤料层截留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使滤料重新松散分层。反洗操作需严格按步骤控制参数,避免滤料流失或清洗不彻底。以下
多介质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参数稳定性、滤料状态、反洗效果、预处理适配性及设备安全等问题,以避免过滤效率下降、滤料失效或设备损坏。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一、核心运行参数监控,及时发现异常
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操作需遵循 “准备→过滤→反洗→正洗” 的循环流程,核心是通过滤料截留污染物(过滤阶段),并通过反向冲洗恢复滤料性能(反洗阶段)。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及关键要点:一、运行前准备
多介质过滤器阀门的材质选择需结合介质特性(如腐蚀性、温度、压力、颗粒含量)、工况要求及成本预算,主要分为金属材质、非金属材质及复合材料三大类,具体如下:金属材质阀门(高强度、适用于中高压工况)
多介质过滤器的阀门数量通常根据其功能设计和工艺流程确定,标准配置一般包含 7 个阀门,具体如下:一、核心阀门配置(7 个)进水阀控制原水进入过滤器的主通道,过滤阶段开启,反冲洗时关闭。常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