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如何确定多介质过滤器合适的滤速?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速是否合适,需要综合考虑进水水质、滤料特性、处理目标、运行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其核心是在保证过滤效果(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平衡设备效率与运行成本。以下是具体的确定方法和关键影响因素:

一、滤速的核心定义与意义

滤速(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水量,单位通常为 m/h(米 / 小时),计算公式为:
滤速 = 处理水量(m³/h)÷ 过滤面积(m²)

滤速是多介质过滤器运行的核心参数:

  • 滤速过高:可能导致水流对滤料层的剪切力过大,滤料层扰动,悬浮物穿透滤层,出水水质恶化;同时滤料磨损加剧,反洗频率增加,能耗上升。

  • 滤速过低:处理效率低下,设备体积需增大(投资增加),且可能导致滤料层压实,反洗时难以松动,长期运行易滋生生物黏泥(尤其对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

二、确定合适滤速的关键影响因素

1. 进水水质特性

进水水质是确定滤速的首要依据,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 悬浮物浓度(SS):

    • 进水 SS 高(如 > 50mg/L,如工业废水、市政污水预处理):需降低滤速(通常 5-8m/h),避免滤料层快速堵塞,延长过滤周期。

    • 进水 SS 低(如 < 10mg/L,如自来水、地表水深度处理):可提高滤速(通常 10-15m/h),提升处理效率。

  • 颗粒粒径分布:
    进水含大量细颗粒(如 <10μm)时,滤料孔隙易被堵塞,滤速需偏低(如 6-9m/h);若以粗颗粒为主(如> 50μm),滤速可适当提高(如 10-12m/h)。

  • 污染物类型:
    含油、有机物或黏性杂质时,滤速需降低(如 5-7m/h),避免污染物在滤料表面形成难以反洗的黏附层;若为无机悬浮物(如泥沙),滤速可稍高。

2. 滤料特性

滤料的种类、粒径、级配、孔隙率直接影响水流阻力和截留能力,进而决定滤速上限:

  • 滤料种类与级配:
    多介质过滤器常用 “无烟煤 + 石英砂 + 石榴石” 的级配(上层粗滤料、下层细滤料),孔隙率较高,抗堵塞能力强,滤速可适当提高(8-12m/h);若单一滤料(如仅石英砂),滤速需降低(通常 6-10m/h)。

  • 滤料粒径:
    滤料粒径越大(如无烟煤粒径 1.2-2.0mm,石英砂 0.8-1.2mm),孔隙率越高,水流阻力小,滤速可偏高;粒径越小(如石英砂 0.5-0.8mm),过滤精度高但阻力大,滤速需偏低。

  • 滤料厚度:
    滤料层较厚(如 1.2-1.5m)时,截留能力更强,可允许稍高滤速(如 10-12m/h);滤料层较薄(如 0.8-1.0m)时,滤速需降低(如 7-9m/h),避免穿透。

3. 处理目标与工艺要求

  • 出水水质要求:
    若后续工艺对进水水质要求严格(如反渗透 RO 前的预处理,需出水 SDI<5),滤速需偏低(通常 8-10m/h),确保悬浮物深度截留;若仅为粗过滤(如循环水旁滤,出水 SS<20mg/L),滤速可提高至 10-15m/h。

  • 运行周期要求:
    若需延长过滤周期(如减少反洗次数,降低人工成本),需降低滤速(如 6-8m/h),减少滤料层负荷;若允许频繁反洗(如自动化系统),可适当提高滤速。

4. 反洗效果的制约

滤速需与反洗能力匹配:若滤速过高,滤料层截留的悬浮物过多,反洗时需更高的强度(如反洗水量、空气擦洗强度)才能彻底清洗;若反洗系统能力有限(如中小型设备),滤速需降低(如 7-9m/h),避免反洗不彻底导致滤料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