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洗工艺与维护要点
1.反洗流程优化
气水联合反洗:先气洗(强度 15-20L/(m²・s),5-10 分钟)松动滤料,再气水同洗(水强度 10-15L/(m²・s),10-15 分钟),最后水漂洗(5-10 分钟),适用于高负荷场景。
反洗水控制:水温宜>15℃,水质需洁净(浊度<5NTU),避免二次污染滤层。
2.滤料维护
定期检查级配:每年停运时翻洗滤层,补充流失的石英砂、无烟煤(损耗率>10% 时需更换),清除污泥结块(可用稀盐酸浸泡溶解钙镁沉积)。
防滤料板结: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行(流速>10m/h),进水需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如设格栅、袋式过滤器)。
3.设备日常巡检
监控反洗水耗(应<处理水量的 3%),若耗水量异常升高,需检查布水器是否破损、滤料是否压实;
每季度检测滤层高度(下降>5% 时需补充),并测试滤料截污能力(取样检测吸附容量)。
二、异常情况处理
1.反洗效果差:若出水浊度持续偏高,可能是滤料污染(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或级配混乱(需重新铺装滤层)。
2.压差上升过快:可能因进水含油或胶体物质,需增加预处理(如投加混凝剂)或缩短反洗周期。
通过精准控制反洗周期与规范维护,可延长滤料寿命(通常 3-5 年),降低运行能耗(反洗水耗占比<5%),保障过滤系统稳定运行。
判断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结构是否破坏,需要结合运行参数监测、现场观察、性能测试及拆解检查等多维度手段,重点关注滤层完整性、均匀性及功能性的异常表现。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一、通过运行参数异常判断滤层结构破
多介质过滤器水头损失突然下降(即水流通过滤层的阻力异常减小)通常意味着过滤系统出现了 “短路” 或滤层功能失效,需及时排查原因以避免出水水质恶化。具体原因如下:一、滤层结构破坏,导致水流短路滤料层出现
多介质过滤器水头损失上升过快(即水流通过滤层的阻力异常增大)会对过滤系统及后续工艺环节产生一系列连锁危害,不仅影响设备运行效率,还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具体危害如下:一、直接影响过滤系统运行效率
多介质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异常(上升过快或突然下降)是过滤系统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其本质是水流通过滤层的阻力偏离正常范围,背后涉及滤料状态、设备结构、运行操作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具体成因展开分析:一、水头损
判断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是否下降,需结合出水水质指标、运行参数变化及设备状态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判断方法和指标:一、出水水质直接检测出水水质是过滤效果最直观的体现,通过以下指标可直接判断:1.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