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多介质过滤器运行周期受哪些因素影响?

发布时间:2025-09-06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的运行周期(即两次反洗间隔的时长)并非固定值,核心受原水水质、滤料特性、运行负荷、工艺要求四大类因素影响,各因素通过改变滤料的截污速度和饱和程度,直接决定周期长短,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影响因素:原水水质(最关键变量)

原水是滤料截留杂质的 “源头”,其污染程度直接决定滤料何时达到截污饱和,是影响周期的首要因素:

浊度与悬浮物含量:原水浊度越高(如雨季地表水、工业废水)、悬浮物(SS)浓度越大(如≥50mg/L),滤料会快速吸附杂质,水流阻力上升快,运行周期显著缩短(可能从常规 12 小时缩至 4-8 小时);反之,原水浊度低(如地下水、达标市政自来水,浊度≤5NTU),滤料截污压力小,周期可延长至 24-36 小时。

杂质性质:

若杂质为 “轻质、易黏附” 类型(如胶体、藻类),易堵塞滤料孔隙,加速压差上升,周期缩短;

若杂质为 “粗颗粒、易沉降” 类型(如砂粒),部分杂质会先在滤层表层截留,深层滤料仍有截污空间,周期相对更长;

若原水含油污、有机物(如工业含油废水),杂质易包裹滤料形成 “板结层”,滤料失去透水性,周期会急剧缩短(可能需频繁反洗,甚至不足 4 小时)。

水质稳定性:原水水质波动大(如市政供水高峰时浊度骤升、工业废水排水不稳定),会导致滤料截污速度忽快忽慢,周期需动态调整(如雨季缩短、旱季延长);若水质长期稳定,周期可维持在固定区间(如 12-16 小时)。

二、基础影响因素:滤料特性(决定截污能力上限)

滤料是截留杂质的 “载体”,其类型、规格、状态直接决定单位体积滤料的最大截污量,进而影响周期:

滤料类型与级配:

单层滤料(如石英砂)截污层集中在表层,深层滤料利用率低,易快速饱和,周期较短;

双层 / 多层滤料(如 “无烟煤 + 石英砂”“无烟煤 + 石英砂 + 磁铁矿”)因滤料密度、粒径分层(上层粗轻、下层细重),杂质可深入深层滤料,截污量更大,周期比单层滤料长 30%-50%(如从 10 小时延至 15 小时)。

滤料粒径与孔隙率:滤料粒径越小(如石英砂 0.5-1.2mm vs 1.2-2.0mm)、孔隙率越低,截留精度高,但孔隙易堵塞,周期缩短;反之,粒径大、孔隙率高,截污速度慢,周期更长(但需注意:粒径过大会导致出水浊度超标,需平衡精度与周期)。

滤料使用状态:

新滤料表面干净、孔隙完整,截污能力强,周期较长;

使用 3-6 个月后,滤料可能因磨损、杂质黏附导致孔隙缩小,或因化学腐蚀(如酸性废水)失去原有结构,截污能力下降,周期会逐渐缩短(需定期补充或更换滤料,恢复周期)。

三、动态影响因素:运行负荷(决定截污速度)

运行负荷指过滤器的实际处理水量与设计负荷的匹配度,直接影响单位时间内通过滤料的杂质总量:

处理水量:当实际水量超过设计负荷(如设计 100m³/h,实际运行 120m³/h),滤料单位时间内截留的杂质增多,孔隙堵塞速度加快,周期会同比缩短(如从 12 小时缩至 10 小时);若水量低于设计负荷,周期则相应延长。

运行压力:正常运行压力需稳定在设计范围(如 0.1-0.2MPa),若压力过高,水流速度过快,杂质易 “穿透” 滤层(未被充分截留就随出水排出),看似周期可延长,但会导致出水水质超标,需提前反洗;若压力过低,水流速度慢,截污效率低,周期虽长,但处理量不足,影响后续工艺。

四、约束影响因素:工艺与设备要求(决定周期上限)

后续工艺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设备自身的保护需求,会从 “结果端” 约束运行周期,即使滤料未完全饱和,也需提前反洗:

后续工艺水质要求:若过滤器后接反渗透(RO)、离子交换树脂等精密设备,对进水浊度要求极高(如 RO 进水浊度≤1NTU),即使过滤器进出口压差未达阈值(如仅 0.03MPa),只要出水浊度接近 1NTU,就需立即反洗,周期会缩短;若后接普通循环水系统,进水浊度要求宽松(如≤5NTU),周期可适当延长。

设备保护需求:部分老旧过滤器的滤料支撑层(如卵石层)稳定性差,若周期过长,滤层杂质堆积过多,易导致滤料板结、支撑层松动,可能引发滤料流失,因此需设定更短的 “安全周期”(如不超过 16 小时),避免设备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