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控制
隔离超标水:立即切换至备用设备,将超标水引流至回用水池,防止污染下游工艺或外排。
临时降负荷:降低过滤流速(如从 10m/h 降至 6-8m/h),缩短过滤周期,为排查争取时间。
二、核心排查与解决
(一)滤料问题
污染 / 板结:表现为滤层有泥饼、反洗后仍浑浊。加强反洗(提高气冲强度至 15L/(m²・s),延长至 10 分钟);无效则用 5%-10% 盐酸浸泡 4-6 小时,再冲洗至中性。
级配 / 损耗:滤层厚度不足或粒径混杂时,按设计级配(无烟煤 0.8-1.8mm、石英砂 0.5-1.2mm)补充滤料,确保总厚度 1.2-1.8m;严重混杂时筛分更换。
(二)反洗异常
强度 / 时间不足:反洗膨胀高度未达 50%-70% 时,调整水冲强度(无烟煤 12-15L/(m²・s)、石英砂 15-18L/(m²・s)),延长时间至排水浊度≤1NTU。
流程 / 周期错误:采用 “气洗 3 分钟→气水联洗 5 分钟→水洗 5 分钟” 流程;原水浊度>50NTU 时,反洗周期缩至 12 小时。
(三)原水与设备问题
水质突变:暴雨后原水浊度骤升,需前置混凝(投加 PAC 5-10mg/L);进水流量超设计值时,用变频泵稳定流速在 8-12m/h。
设备故障:滤帽破损漏砂需更换(缝隙≤0.2mm);布水不均时清理布水器,确保水流均匀。
三、预防措施
每小时监测浊度,超标 80% 时提前处理;
每年检查滤料,2-3 年部分更换,5 年全换;
按季节调整反洗周期和药剂投加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快速解决浊度超标问题,形成 “应急 - 修复 - 预防” 闭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多介质过滤器出水浊度超标时,需快速排查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下是高效解决方案:一、紧急控制隔离超标水:立即切换至备用设备,将超标水引流至回用水池,防止污染下游工艺或外排。临时降负荷:降低过滤流速(如
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浊度标准制定需综合考量终端用水需求、工艺衔接逻辑、法规要求及技术可行性,核心是确保下游用水安全或工艺稳定运行。其制定逻辑可从四方面展开:一、核心依据:终端场景的水质需求出水浊度标准的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更换周期,需结合进水水质、运行工况、滤料特性及实际过滤效果综合判断,不可依赖固定时间标准。以下从核心影响因素、具体判断方法、参考周期及注意事项四方面展开分析:一、影响滤料更换周期的核
多介质过滤器的安装步骤及核心注意事项:一、多介质过滤器的核心安装步骤基础准备与环境检查安装前需确认地面平整度,避免设备倾斜;预留足够空间(建议四周留空50cm以上),便于后期维护。
多介质过滤器的安装流程:1.安装前,请确保已根据设计要求建造了土建基础。2.按照蓝图放置设备,调整支腿,并检查入口和出口法兰的水平度和垂直度。3.焊接并固定设备和基础的嵌入式铁板。固定后,再次检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