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澈
17637315927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利菲尔特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高度对过滤速度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量:0次  来源:利菲尔特

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高度与过滤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二者通过滤层的截留能力、抗冲击性和水头损失共同作用,决定了过滤器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具体影响如下:

一、滤层高度对过滤速度的基础限制

滤层高度是过滤速度的核心约束条件之一,直接决定了水流在介质层中的停留时间和杂质截留路径长度:

滤层较厚(如 1.2-1.5 m):

厚滤层的介质总量多、级配层次更清晰(通常上层为粗颗粒滤料如无烟煤,中层为石英砂,下层为石榴石等重介质),形成了更长的杂质截留 “纵深”。这种结构能分散水流冲击,允许更高的过滤速度(通常可达到 10-18 m/h)。

原因在于:厚滤层可通过多层介质的分级截留(上层拦截大颗粒,下层截留细颗粒),降低单一区域的杂质负荷,即使水流速度较高,也不易发生杂质穿透。

滤层较薄(如 0.6-0.8 m):

薄滤层的截留路径短,杂质易在表层快速堆积,若速度过高(如超过 10 m/h),会导致水流 “击穿” 滤层,使未被截留的颗粒直接进入出水。因此,薄滤层需严格限制速度(通常 5-8 m/h),以延长杂质在滤层中的停留时间,依赖介质的吸附和筛分作用充分截留。

二、滤层高度与速度的匹配关系

滤层高度需与过滤速度形成合理匹配,否则会导致运行问题:

高速度 + 薄滤层:易引发 “穿透风险”。水流速度过高时,薄滤层的孔隙来不及通过吸附、惯性碰撞等作用截留杂质,部分颗粒会随水流直接穿透,导致出水浊度上升。同时,高速水流会加剧滤层表层的压实,缩短过滤周期(可能从 8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

低速度 + 厚滤层:可能导致 “效率低下”。虽然厚滤层能承受高速度,但若刻意降低速度(如 5 m/h 以下),会延长水流在滤层中的停留时间,反而可能使细微颗粒因布朗运动深入滤层深部,增加反洗难度(反洗时难以彻底清除深层杂质),长期运行易引发滤层板结。

三、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原则

在设计和运行中,滤层高度与过滤速度的匹配需结合原水水质和设备目标:

处理高浊度水(如 > 20 NTU):需采用厚滤层(1.2-1.5 m)配合中低速度(8-12 m/h),利用厚滤层的缓冲能力分散杂质负荷,避免高速下的穿透。

处理低浊度水(如 < 5 NTU):可采用中等厚度滤层(0.8-1.0 m)配合较高速度(12-15 m/h),在保证截留效率的同时提升处理量。

设备空间受限(如小型过滤器):若滤层高度无法增加(如 < 0.6 m),必须严格降低速度(5-6 m/h),并缩短反洗周期(如每 4 小时反洗一次),以弥补滤层截留能力的不足。

综上,滤层高度通过改变杂质截留路径和滤层抗冲击性,直接限制了过滤速度的可调范围。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滤层厚度、原水浊度等参数,将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以平衡过滤效果、运行周期和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