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参数锚定
处理规模:按小时处理量(m³/h)确定罐体规格,单罐不足时采用多罐并联(如 1000m³/h 需 5-8 台直径 2.5m 罐体)。
水质特性:
悬浮物(SS):SS>100mg/L 需前置沉淀池,避免介质快速堵塞;
污染物类型:含 Fe/Mn 选锰砂,含余氯 / 有机物选活性炭,常规浊度控制用石英砂 + 无烟煤组合。
二、介质组合设计
依据 “上粗下细、上轻下重” 原则分层:
上层:无烟煤(粒径 1-3mm,截大颗粒);
中层:石英砂(0.5-1mm,截细颗粒);
特殊需求:加活性炭(吸附)或锰砂(除铁锰),支撑层用鹅卵石(粒径 2-16mm,防介质流失)。
三、设备材质选择
普通水质:玻璃钢罐(性价比高,耐腐);
高盐 / 酸性水:304/316 不锈钢罐(耐腐蚀性强,成本高);
大型工业场景:碳钢罐(需衬胶 / 环氧涂层防腐)。
四、运行模式适配
小型场景:手动阀门控制(成本低,需人工操作);
连续运行场景:PLC 自动控制(自动反洗、监测压差,减少人工干预)。
五、反洗系统配置
反洗强度需精准(10-15m/h),配套布水装置(多孔板 + 水帽最常用),保证介质均匀松动而不流失,反洗周期通常为 8-24 小时(压差达 0.05-0.1MPa 时触发)。
多介质过滤器选型需围绕 “水质适配、效率匹配、成本可控” 三大核心,结合以下要点精准匹配需求:一、核心参数锚定处理规模:按小时处理量(m³/h)确定罐体规格,单罐不足时采用多罐并联(如 1000m³/
多介质过滤器的维护核心是“保持滤料活性、稳定过滤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需围绕滤料状态、运行参数、污染物控制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关键要点如下:一、滤料状态的维护滤料是过滤的核心介质,其清洁度、级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冲洗时间需结合滤料类型、污染程度、反冲洗方式(单水冲洗或气水联合冲洗)等因素综合确定,核心是 “既要彻底清除滤料表面的污染物,又要避免过度冲洗导致滤料流失或能耗浪费”。以下是具体参考: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冲洗是恢复滤料过滤能力的关键操作,目的是通过反向水流(或结合空气擦洗)剥离滤料表面截留的污染物(如悬浮颗粒、胶体等),并将其排出设备。具体操作步骤需遵循 “有序切换、逐步冲洗、确保洁净
多介质过滤器中滤料 “上粗下细、上轻下重” 的设计,是基于水流过滤规律、滤料功能分工和反冲洗稳定性的科学优化,其核心目的是最大化过滤效率、延长过滤周期并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具体原因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