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纤维转盘过滤器的滤布是否需要更换,需从过滤效果、运行状态、物理损伤等多维度综合评估。以下是具体的判断方法和参考指标:
一、过滤效果明显下降
1. 出水水质超标
直接指标:检测出水的悬浮物(SS)、浊度等关键指标,若持续超过设计值(如设计出水 SS≤10mg/L,实际长期>20mg/L),且排除进水水质突变、反冲洗不足等因素后,可能是滤布孔隙过大或破损导致截留能力丧失。
对比法:对比同类型设备或历史数据,若同等工况下出水水质显著恶化,需检查滤布是否老化。
2. 水头损失异常升高
正常运行时,过滤器的水头损失(进、出水液位差)应维持在设计范围内(如<300mm)。若反冲洗后水头损失仍持续高于阈值(如>500mm),且滤布表面无明显可见杂质,可能是滤布纤维间隙被细微颗粒永久堵塞,导致通流能力下降。
二、滤布物理损伤可见
1. 外观破损
明显撕裂或孔洞:目视检查滤布表面,若发现直径>5mm 的孔洞、边缘脱线长度>10cm,或滤布大面积撕裂(如扇形滤盘分片断裂),需立即更换。
纤维严重磨损:滤布表面纤维变得稀疏、变薄,甚至露出基底支撑层(如网格布),表明滤布已失去过滤功能。
2. 变形与硬化
滤布收缩或膨胀:长期使用后滤布可能因化学腐蚀或温度影响发生尺寸变形(如滤盘边缘滤布卷曲、皱缩),导致滤盘闭合不严,产生短路漏流。
材质硬化脆化:滤布手感变硬、失去弹性,轻轻拉扯即断裂,说明纤维已老化,无法有效截留杂质。
三、反冲洗效果持续恶化
1. 反冲洗后性能无改善
正常反冲洗后,水头损失应明显下降(如恢复至初始值的 80% 以下)。若多次反冲洗后水头损失仍居高不下,且人工辅助清洗(如高压水枪冲洗)也无法恢复滤布通透性,可能是滤布孔隙被不可降解物质(如油脂、胶体)永久堵塞。
2. 排污量异常减少
反冲洗时观察排污槽排出的杂质数量,若排出物明显减少(甚至无杂质),但水头损失未降低,可能是滤布孔隙已被压实或堵塞,杂质无法被冲脱。
四、运行参数异常波动
1. 反冲洗频率大幅增加
自动控制系统若频繁触发反冲洗(如设定每 2 小时一次,实际每 30 分钟一次),且每次反冲洗持续时间延长,说明滤布截留效率下降,需频繁清洁以维持通量。
2. 设备运行噪音异常
滤布破损或变形可能导致滤盘转动时重心偏移,引起设备振动加剧、噪音增大(如异响频率与滤盘转速一致),需停机检查滤布安装状态及完整性等。
多介质过滤器的产品结构特点围绕 “防腐耐用、高效过滤、稳定运行” 设计,核心特点如下:1、防腐结构突出,耐蚀性强衬胶层全覆盖:钢制罐体内壁整体衬覆 3-5mm 厚天然橡胶(或丁基橡胶),转角、接缝处经
多介质过滤器的维护周期需结合原水水质、运行负荷及滤料状态动态调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日常维护(每日 / 每班)参数监控:每日记录进出水锰含量、浊度、压差(ΔP)。当 ΔP 超过 0.15MPa,或
多介质过滤器使用需注意以下事项,以保障过滤效果和设备寿命:一、滤料管理选用级配合理的石英砂,确保上层粒径 1-2mm、下层 0.5-1mm,避免混杂导致滤层间隙不均。装填前冲洗浮尘,层高保持 600-
纯化水多介质过滤器的核心功能集中在预处理阶段,为后续纯化工艺提供合格进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去除颗粒性杂质作为初级过滤设备,其核心作用是截留原水中的悬浮物(如泥沙、铁锈)、胶体颗粒等,通过滤料的孔隙
多介质过滤器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材质、不同粒径的滤料分层填充(常见组合:上层无烟煤、中层石英砂、下层石榴石 / 磁铁矿,从上到下滤料密度递增、粒径递减),通过 “分级过滤 + 协同吸附” 实现更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