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维转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受多种参数影响,这些参数相互关联,需根据水质、处理规模等因素综合调整。以下是主要影响参数及作用机制:
一、核心运行参数
1. 过滤转速
影响:转速过快会导致滤布与污染物接触时间不足,降低截留效率;转速过慢可能使污染物在滤布表面堆积过厚,增加运行阻力。
优化范围:通常控制在 0.5~2 转 / 分钟,具体需根据进水悬浮物浓度(SS)调整。例如,高 SS 废水(如工业废水)可适当提高转速以增强剥离效果。
2. 反冲洗压力与频率
反冲洗压力:压力不足会导致滤布孔隙内的污染物残留,影响过滤精度;压力过高可能损坏滤布。
▶ 推荐范围:0.05~0.15 MPa(低压水反冲为主)。
反冲洗频率:频率过低会使滤布堵塞加剧,过滤阻力上升;频率过高则增加能耗和水耗。
▶ 建议根据压差传感器反馈调整,当压差超过 20~30 kPa 时触发反冲(市政污水场景通常每 2~4 小时反冲一次)。
3. 滤布浸没深度
影响:浸没深度决定过滤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深度不足时,转盘与水体接触面积小,处理负荷受限;过深则可能导致设备运行阻力增大,甚至影响转盘转动。
优化范围:通常为转盘直径的 60%~80%(具体需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二、水质相关参数
1. 进水悬浮物浓度(SS)
影响:SS 过高会加速滤布堵塞,缩短反冲洗周期,甚至导致过滤效率骤降。
适应范围:常用于 SS ≤ 100 mg/L 的场景(如二沉池出水);若进水 SS 更高(如工业废水预处理),需搭配预处理工艺(如沉淀、气浮)。
2. 污染物特性
颗粒粒径:纤维滤布对 ≥10 μm 的颗粒截留效果显著,细小胶体(<1 μm)易穿透,需通过投加絮凝剂(如 PAC、PAM)改善。
污染物黏性:含油类、黏性有机物的废水易黏附在滤布表面,增加反冲难度,需配合化学清洗(如定期投加次氯酸钠溶液)。
3. 水温与 pH 值
水温:低温(<5℃)会导致水体黏度增加,过滤阻力上升,可通过保温措施或调整反冲频率缓解。
pH 值:强酸(pH<4)或强碱(pH>12)环境可能腐蚀滤布材质(通常滤布耐 pH 范围为 2~13),需控制进水酸碱度。
三、设备结构参数
1. 滤布材质与孔径
材质:常见材质为聚酯纤维(PET)或聚丙烯(PP),耐磨性和抗化学腐蚀性直接影响使用寿命。
孔径:孔径越小(如 5~10 μm),过滤精度越高,但通量越低,需根据出水要求选择(市政污水常选 10~20 μm 孔径)。
2. 转盘数量与排列方式
转盘数量:数量越多,总过滤面积越大,处理流量越高,但设备占地和投资成本增加。
排列密度:转盘间距过密易导致水流分布不均,增加局部堵塞风险;合理间距(通常≥100 mm)可优化水力条件。
3. 驱动功率与扭矩
功率不足会导致转盘转速不稳定,尤其在高负荷工况下可能停机;扭矩设计需匹配滤布阻力(与污染物堆积量相关)。
四、操作与维护参数
1. 化学清洗周期
长期运行后,滤布可能吸附难冲洗的有机物或生物膜,需定期进行化学清洗(如每周 1 次)。
清洗剂:次氯酸钠(浓度 100~200 mg/L)用于杀菌和降解有机物,柠檬酸(浓度 1%~3%)用于去除无机垢。
2. 滤布更换周期
正常工况下,滤布寿命约 2~3 年;若频繁处理高负荷废水或清洗不当,寿命可能缩短至 1 年以下。
参数优化原则
动态监测:通过在线监测 SS、压差、流量等参数,实时调整运行模式(如自动变频转速、智能反冲触发)。
预处理协同:对高 SS 或复杂水质,优先通过预处理降低负荷(如投加絮凝剂强化沉淀)。
个性化调试:不同项目需通过中试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例如市政污水厂与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参数差异显著。
通过合理控制上述参数,可显著提升纤维转盘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与稳定性,同时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